多地高分考生选择上职校

多地高分考生选择上职校

近期,关于高分考生选择职业学校的新闻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引发了对职业教育价值的深入讨论。尽管职业学校的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仍未完全转变。在此背景下,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倡导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创新融合,并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模式。二十届三中全会亦指出,加速构建融合职普、产教的职业教育体系,体现了对“设计与制造”两端人才的同等重视。在此趋势下,《职教向新力》系列报道应运而生,以广东地区的职业教育改革为窗口,观察职业学校如何有效培育“制造者”。

每年中高考分数公布后,高分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总能成为话题焦点。例如,一名杭州考生以602分的高考成绩选择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轨道交通相关专业,而广州一名中考生以659分的优异成绩报考了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均出于对就业前景和个人兴趣的双重考量。

多地高分考生选择上职校

数据显示,至2023年7月1日,全国2950多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34%,高于普通高校平均水平。以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为例,其与行业紧密联系,部分专业毕业生有较高比例进入国有企业,显示出良好的就业导向。

广东作为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其毕业生就业质量优异,多年保持90%以上的就业率。面对未来,如何进一步强化优势,构建与新经济形态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新经济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实中,“技工荒”现象仍然普遍,特别是在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据预测,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人才缺口或将达到3000万,特别是高级技工。广东等地在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战略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产业学院等模式成为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操经验,还促进了人才的精准对接。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多家头部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实现了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相连。广东众多高职院校亦通过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以满足市场的动态需求。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从“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完整链条已经形成,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多个领域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职业院校需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以确保其教育成果能够持续对接产业需求,保持就业竞争力。多地高分考生选择上职校。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