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空袭黎巴嫩背后的“供应链攻击” 全球担忧的新战线

近日,以色列国防军宣布于22日凌晨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实施了大规模打击,涉及约300个目标,这是近期最为激烈的空袭行动之一。此次军事行动前,黎巴嫩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导致真主党内部通信系统严重受损,数千人受伤。有分析指出,这些爆炸可能是为后续的空袭行动做准备,而其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新型攻击方式——供应链攻击,这一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忧虑。

以军空袭黎巴嫩背后的“供应链攻击”

黎巴嫩多地发生的通信设备爆炸,包括寻呼机和对讲机,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调查显示,这些设备内部被植入少量炸药并通过远程指令引爆。真主党因担心智能手机易遭监控而改用寻呼机等传统通信工具,却未曾预料到这些看似原始的设备也会成为攻击的突破口。有报道指出,以色列可能早在这些通信产品生产阶段就进行了干预,利用高科技手段将爆炸物嵌入电池,随后通过远程操作激活。

技术分析揭示,受影响的台湾产Rugged Pager AR924型寻呼机在软件和硬件层面均存在安全隐患,易于被恶意篡改。攻击者不仅能够利用USB接口轻松修改设备软件,还可以通过电池和电路调整触发爆炸,展示了供应链攻击的隐蔽性和致命性。

供应链攻击作为一种攻击手段,其核心在于干扰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以达成特定攻击目标。黎巴嫩事件显示,此类攻击的策划和执行极其复杂,可能涉及多年布局和多层伪装,凸显出攻击者对供应链的深入渗透能力。尽管利用日常电子设备进行大规模破坏并非全新概念,但黎巴嫩事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以及对民用设备的创造性利用,这标志着攻击模式的新篇章。

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激增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专家警告,若不加强防护,未来可能出现更多通过网络控制物理设备,引发物理伤害的案例。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被侵入可能导致不可控的行驶状态,影响公共安全。周鸿祎等业内领军人物强调,随着AI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防御需升级,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物理破坏风险。

此次事件还引发了对无差别攻击的深切忧虑。虽然攻击似乎针对特定组织,但实际伤害却波及众多无辜平民,引发国际社会对人权和国际法的广泛讨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对此表达了强烈谴责,呼吁对这种无视生命、侵犯国家主权的行为给予最严厉的批评,并强调应加强全球供应链安全管理,确保技术产品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事件不仅暴露了供应链攻击的严峻威胁,还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数字时代下的安全挑战,强调在保护公民安全和维护国际和平方面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