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组团退出价格战,是早有预谋还是无奈之举?豪华品牌引领风向

上半年,中国车市的焦点聚集在了激烈的价格战上,这场战役波及广泛,不仅影响了整个行业,还促成了市场结构的显著调整。宝马近期宣布退出国内市场价格竞争的行列,传闻中奔驰、奥迪、保时捷等德国汽车品牌或将相继效仿。行业观察家分析,合资品牌加入价格战并未达到预期收效,他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或许并非价格本身。

合资车企组团退出价格战,是早有预谋还是无奈之举?

自7月15日起,宝马开始全系车型提价,先前大幅降价的宝马i3终端价格上涨了2万元,标志着20万元价位的宝马i3成为历史,宝马其余车型也出现小幅涨价趋势,预计4S店的终端优惠将进一步减少。宝马此番动作后,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同样显示出优惠缩水迹象,如奥迪A4L和奔驰C级终端价格上涨约1万元,有销售人士透露,6月的价格或将成为较长时间内的低点。

BBA(奔驰、宝马、奥迪)以往在价格战中均全力以赴,大幅降价屡见不鲜,但为何在竞争正盛时选择退出?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三点:首先,大幅降价未能有效提升销量和市场份额,以华晨宝马为例,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4.3%;其次,大范围降价严重影响了经销商盈利,甚至引发亏损,与厂商间的矛盾升级;最后,国内的价格战波及全球品牌形象,BBA为维护国际形象,不得不退出价格战。

对于是否继续参与国内车市价格战,所有合资品牌都需深思熟虑。上半年数据显示,尽管多数合资品牌跟随降价,如合资A级轿车价格降至7万元以下,B级轿车至13万元以下,但市场反馈不佳,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同比下滑13.4%,各细分市场份额缩水,降价最为激进的日系轿车销量同比减少26.6%。

显然,降价未能挽救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下滑,其深层次问题在于观念和技术滞后。中国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无现金支付、高速铁路、电动车普及等,这揭示了合资品牌真正的挑战在于观念更新和技术追赶。

考察市场上的热销车型,价格并非决定因素。比亚迪的热销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领先,理想汽车强调乘坐舒适性,问界汽车依托华为的强大技术支持,特斯拉则凭借其科技品牌定位。这半年来,中国车市的竞争核心实为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价格战仅是规模化竞争的表象。

对于已全面落后的合资品牌,盲目参与价格战无异于自我消耗,采取守势并专注于缩小与本土品牌的技术差距才是关键。丰田与华为合作、大众携手大疆,显示了合资品牌正积极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新风向。此刻,它们正处于一个需要潜心积累、待时而动的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