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柿变“冰柿” 价格翻几番

  近日,在位于河北省易县高村镇东高村的易县高村中易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款美食“冰柿”令人垂涎欲滴。冰柿装在碗内,揭开盖,里面有一个橙黄色的柿子,柿子上面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挖一勺放在嘴里,清凉甘甜,舌尖上满是柿子的清香。

  2010年,东高村村民王永旺放下在易县县城经营10余年的广告公司,回到家乡创业,创办了中易农作物合作社,成立了易县柿柿如意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如今他带领当地4个村的400多名社员,将柿子加工成冰柿,注册“柿妞”冰柿品牌,一个冰柿卖出了10—20元的价格,走上了依靠科技攻关实现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前柿子每斤只能卖五六毛,现在被合作社收购做冰柿,每斤最高能卖到2元多,日子越过越红火。”高村镇井儿峪村村民张爱国说。

  易县具备柿树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有400多年的栽植历史,产出的柿子由于纤维少、味甜汁多、清汤无核等特点,可以“吸食”。然而,由于柿子保鲜不易,储存运输成为难题,因此只能在秋冬两季短暂地售卖鲜果。随着南方水果跨区域畅销以及收获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高,很多柿子挂满枝头无人问津,几百年的柿树面临被砍的现状,柿子滞销、卖不上价,一直是困扰村民的难题。

  “守着这么好的资源,只有把这份‘甜蜜’事业做大,做成品牌,做成产业链,才能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王永旺暗下决心。2011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乡村建设中心人才培训班,得到了温铁军、杜晓山等“三农”专家的指导。随后,他又跟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对接,并到安徽、陕西等地学习取经。

  对柿子产业有了一定了解后,王永旺带领农户在易县近千亩磨盘柿种植地井儿峪村、西北奇村、柏木井村等建立柿子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剪枝、施肥、打药等,指导农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此外,王永旺先从做柿饼开始尝试农产品深加工。由于磨盘柿子汁多、水分大、不易晾晒,因此他投资20多万元买了两台空气能烘干机,经过3天3夜的烘干,成功做出柿饼。但是易县柿子因其清汤的特性,做出的柿饼与陕西的产品相比,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于是,王永旺经过与农业专家和当地柿农反复探讨,决定从冰柿下手,用冻柿技术延长柿子的销售时间,打开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王永旺和他的团队经过3年技术攻关,在保留磨盘柿原有风味的基础上,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让冰柿达到纯天然冰激凌的口感。生产的“柿妞”冻柿解决了脱涩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柿子的甜分。同时,他们还突破了冰柿存储和长途运输的瓶颈,让冰柿可以长时间冷冻保存,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美味。

  王永旺介绍,冰柿制作对磨盘柿的采摘也有要求,柿子必须在霜降以后进行采收,完全熟透才能保证甜度。从采摘开始,磨盘柿就要经历保鲜、清洗、筛选、称重、高温脱涩、冷冻、储存等多道程序。

  冰柿的上市,为易县磨盘柿产业发展开拓了新出路。2023年,王永旺和团队小批量试探市场,生产了20万个冰柿,供不应求。目前,冰柿通过冷链物流车,销往北京、福建、广东等地。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易水工业园区流转15亩土地,建设8000平方米厂房,预计投资近百万元,建设2条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柿子200万个,做好土特产品牌,服务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王永旺说。

  链接

  易县地处太行山北端东麓,山高坡陡,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山地大都为片麻岩,褐红色土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使易县山区适宜栽种柿树。截至目前,易县磨盘柿种植面积为11.3万亩,年产量近26万吨。1999年,易县被原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磨盘柿之乡”。 (作者:本报记者 李 杰)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